聯發科人工智慧暨數據工程處協理葉家順表示,MediaTek DaVinci 解決許多企業在採用生成式 AI 的痛點,讓各行各業在確保資訊安全的環境下,可善用已有強大基礎的平台開發專屬的生成式 AI 應用。
兩年前衝到上兆市值的「老闆」特斯拉,市值縮水 54% 跌至 5,167.09 億美元,儘管仍是全球市值最高車廠,遠超過第二名豐田 3,970 億美元,但應會持續高成長的品牌竟開始下滑。短短三個月,Cruise 業務停擺並裁員。
首圖來源:shutterstock)。棱角分明的不鏽鋼皮卡最初 2019 年亮相,起價 4 萬美元,2023 年才量產,售價還漲到約 6.1 萬美元,低配版要到 2025 年才上市。這無疑是對美國電動車企業的一記重擊。但要注意的是,目前 FSD 仍非真正自動駕駛,系統操作都要在駕駛監控下完成,FSD 仍只有 L2。面對蓬勃發展的中國新能源產業,就連馬斯克也感嘆:中國已強大到和我們不在同層次了。
凱利藍皮書報告顯示,2 月美國電動車平均售價為 52,314 美元,一般家庭難以負擔。如果特斯拉照原計畫推進入門車,新車要到 2025 下半年才上市,遠遠落後市場節奏。今年 SpaceX 將完成地球和火星軌道 90% 任務,中國完成約 6%,其他國家約 4%。
蠟燭只能短暫燃燒,容易熄滅,我們當然想保護地球微弱的生命意識,擴展到火星,然後擴展到整個太陽系,再進一步前往其他星系。」馬斯克 7 日在星艦基地演講,詳述 SpaceX 登陸火星計畫,並探討開創人類多行星文明新紀元的可能性。這是星艦第三次飛行最後通關前程序:Avi2,準備就緒。雖然聽起來不可思議,但是真的。
明年會展示太空船之間燃料轉移過程,雖然兩艘太空船連接過程可能有點尷尬,但是上火星的重要步驟,因需將太空船送上軌道,然後軌道加油,有點像空中加油。火星任務每兩年或 26 個月一次。
從小型火箭到獵鷹 9 號,然後是獵鷹重型,最後到星艦,星艦會越來越大。首圖來源:影片截圖)。就像我說的,今年可能是 80%~90%,然後考慮如何回收和重複使用太空船,這需要更多時間。這張圖是說為了到達火星,我們會製造推進劑儲存船,看起來像熱狗,而不是矛。
這將為想在火星創造任何成果的企業開闢許多機會,不論建設推進劑存儲站──我相信必須建立這類設施──或精煉鐵礦、開披薩店或酒吧,都有機會在火星做地球能做的事。我們已將 50 名太空人送上軌道,46 人上太空站。回想計畫起源,我們現在這個地方原本是沙灘,現在已成功完成三次星艦試飛,第四次即將進行,我們正在建設巨大工廠,能生產大批太空船。星艦是實現生命多元化、保持生命意識持久的關鍵。
長遠看,我們可加熱火星,也能改造大氣,約 40% 地表面會有液態海洋,我們可以使火星變成類似地球的行星。將來我們會有離開火星的發射站,可想像太空船在軌道等待行星轉到最佳位置,然後巨大的宇宙太空艦隊從火星出發。
核能在火星會非常方便,因可用熱量發電。當然還是會保留太空船返回地球。
我經常被問到「外星人在哪裡?」這就像費米悖論。星鏈有很大貢獻,經營這麼龐大衛星網路,我們學到很多,對火星高頻寬通訊也極其重要。這是一艘很長的太空船,上面貼滿絕緣材料,太空船即將或前往火星時,會攜帶幾百噸載荷從地球起飛,進入軌道,推進劑耗盡後加油船會補充推進劑。因這是「馬車」,我們得先有「馬」。金星高溫、高壓、充滿酸性氣體,你不會想去。兩個小目標:回收火箭,月球基地如果今年照計畫進行,SpaceX 將完成地球和火星軌道 90% 任務,中國完成約 6%,其他國家約 4%,這相當瘋狂。
公司創立初期學到很多東西,開始我們連一枚小型火箭都無法射上軌道,現在已成功發射 327 次,近 300 次著陸。如果看獵鷹九號,我們不會讓星艦長度與直徑比像獵鷹九號,太瘋狂了。
但有六千顆衛星在運行,超過萬束雷射,近 300 萬客戶,星鏈對地球無法上網或上網費用高昂的人們貢獻更多。所以火星的價值或到達火星的距離和時間對意識延續有隔熱作用,即使地球發生再可怕的事。
恭喜夥計,你們做到了,這太瘋狂了。(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。
我不想成為消失的行星文明之一。對阿提米絲計畫也有重要作用。為了在火星建造城市,我們必須這樣做,還會建造月球基地。獵鷹一號可將約半噸物質送上軌道,星艦三號每次可攜帶物質是獵鷹一號的四百倍,成本卻比獵鷹一號低。
所以今年會建造六個助推器和太空船,明年生產速度會大幅提升,也是正在建設大型工廠的原因。大概一個月後將進行第四次飛行。
我認為火焰尾部可能有 304 公尺長,是火箭長度兩倍多,其實推力增加,火焰會更長,火箭高度也會增加。儘快讓火星成為自給自足的文明,20 年內可完成。
星艦二號重量超過 100 噸,星艦三號超過 200 噸,最終推力超過萬噸,起飛可能達 7,000~8,000 千噸,火箭高度至少增加 10 公尺。關鍵是火星需有足夠移民和資源,即使地球發生什麼事,火星也能讓人類活下去,保持意識。
要用機器手臂空中接住有史以來最大飛行器,我們就是要這麼做。我想成為多行星文明,最終成為多恆星文明,能在星際間穿梭自如,就像科幻小說變成現實,讓《星艦奇航記》成真。但這是攝影機實際拍到,沒有任何後製。但約 5,500 年前他們創造原始楔形文字。
星艦三號:計畫的一部分星艦性能各方面都有進步,猛禽引擎從 185 噸推力最佳化到 280 噸。有段時間辦理綠卡和其他事項時,文件會寫外星人,我覺得很有趣。
我們非常有信心今年達成目標。如果有什麼東西摧毀地球,如第三次世界大戰,全球核戰爭,可能會對月球投擲核武。
我們建造中巨型星艦工廠正是關鍵。我們討論的僅是小數點後三位的問題,宇宙年齡是 138 億年,如果某文明持續百萬年,只會從小數點後第三位往前一位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